醫(yī)院動態(tài) 您的位置:首頁 > 醫(yī)院動態(tài) > 媒體中醫(yī)
為惡性腫瘤患者提高生存質量
信息來源:本站   新聞作者:   修改日期:2020-08-10

 

武進中醫(yī)醫(yī)院新型介入方式
為惡性腫瘤患者提高生存質量 


       隨著醫(yī)療技術的發(fā)展,惡性腫瘤患者不再局限于手術、放療、化療等傳統(tǒng)治療方式,創(chuàng)傷小、針對性強的介入治療成為重要選擇。近日,我院介入科打破常規(guī)介入方式,經手背遠端橈動脈介入,成功為一例結腸癌術后脾臟轉移患者進行介入化療栓塞,術后患者即可自行走下手術臺,免去了常規(guī)介入方式術后12小時無法活動的限制。

 

       微創(chuàng)介入

       讓晚期腫瘤患者絕處逢生
       67
歲的趙女士家住牛塘,一年前在外院進行右半結腸癌根治術,術后來到我院血液腫瘤科進行全身化療。經過2個周期化療后,趙女士的腫瘤指標雖然明顯下降,但出現了化療副反應。第4個周期化療后,腫瘤指標再度上升,經CT等檢查診斷為脾臟轉移。醫(yī)生建議更換化療方案,但趙女士拒絕化療,僅通過口服中藥治療。三個月前,趙女士復查腫瘤指標時,提示進一步增高,脾臟病灶增大一倍。血液腫瘤科主治醫(yī)師吳予考慮趙女士年齡偏大、體質較差,若進行脾臟切除手術,術后并發(fā)癥相對較多,且生存質量不高,建議其進行腫瘤化療栓塞介入手術。
       “
很多惡性腫瘤患者在進行了放療、化療后依然無法控制腫瘤發(fā)展,經常會選擇放棄治療。其實,介入治療是一個很好的選擇,它可以通過栓塞腫瘤血管,把化療藥物直接填塞到腫瘤內直接殺死、餓死腫瘤,相當于進行局部化療,濃度可以達到靜脈化療藥物濃度的數百倍,甚至上千倍,療效更加確切,同時其全身反應要小于靜脈給藥。尤其是經遠端橈動脈穿刺介入治療,較常規(guī)股動脈穿刺介入的方式更舒服,術后即可自由行走。很多患者經過治療后,腫瘤得到了有效控制。” 聽了吳予的介紹,趙女士同意擇期手術。
       介入科主任、主任醫(yī)師黃優(yōu)華和吳予為趙女士進行遠端橈動脈穿刺術介入化療栓塞,手術非常順利。術后無出血、腫脹等不良情況,僅右手拇指旁有針尖大小的穿刺傷痕。趙女士感激地說:太感謝醫(yī)生了,手術沒有太多痛苦,術后就可以正常吃飯、睡覺、上廁所等。

       介入新途徑
       提高腫瘤患者生存質量
       在臨床上,脾臟轉移瘤發(fā)生率并不高,這類患者往往失去了手術治療的機會,以放化療為主,但放化療的治療周期長,副作用大,部分患者不能完成治療。對于不能手術或不愿手術治療的腫瘤患者,可以選擇腫瘤化療栓塞介入手術。常規(guī)介入手術一般選擇大腿根部股動脈穿刺術插管,因為股動脈粗大,穿刺簡單,也是最常用、最早使用的部位。但這對術后壓迫止血和加壓包扎的要求比較高,需要患者平臥下肢制動的強迫體位12小時以上,限制了患者的自由活動,經常感覺腰酸背痛。經手背遠端橈動脈穿刺插管,術后容易壓迫止血,患者可立即恢復日?;顒?,是一種更為安全、快捷、有效、舒適、并發(fā)癥少的介入穿刺插管新路徑,但對介入醫(yī)生的技術要求比較高。
       介入治療最顯而易見的優(yōu)勢就是微創(chuàng)。目前,黃優(yōu)華主任帶領的介入團隊把介入技術廣泛應用到了該院臨床各科室,為惡性腫瘤、肺穿刺活檢、血管支架、膽道引流和支架植入、食道支架、肝腎卵巢囊腫硬化治療、腹腔膿腫穿刺引流、食管癌、瘢痕部位妊娠、產后出血、輸卵管阻塞不孕癥、子宮肌瘤、子宮腺肌病等疾病的介入治療提供了全新的微創(chuàng)治療方法和理念,減少了患者的痛苦,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。

       黃優(yōu)華  介入科主任醫(yī)師,武進人民醫(yī)院介入血管科創(chuàng)始人,武進人民醫(yī)院介入血管科原主任,常州市醫(yī)學會介入醫(yī)學分會副主任委員,江蘇省醫(yī)學會介入醫(yī)學分會委員,科研項目與新技術項目獲得江蘇省衛(wèi)生廳新技術引進獎2次,國家專利1項,常州市政府科技進步獎3次,常州市衛(wèi)健局新技術引進獎2次,區(qū)政府科技進步獎8次。擅長腫瘤、血管病、婦產系統(tǒng)、出血病變、非血管性等疾病的介入治療。


       專家門診時間:周一、周四

在线成人国产公开视频,国产在线观看无码专区视频,97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,国产不打码视频在线观看